癌变·畸变·突变 ›› 2007, Vol. 19 ›› Issue (6): 448-452.doi: 10.3969/j.issn.1004-616x.2007.06.006
高 敏 /周福祥 /谢丛华 /肖创映 /周云峰
GAO Min, ZHOU Fu-xiang,XIE Cong-hua, XIAO Chuang-ying, ZHOU Yun-feng
摘要: 背景与目的: 研究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胸苷(Azidothymidine,AZT)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 DNA放射性损伤修复的影响,探讨端粒酶在放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。 材料与方法: 实验分为空白组,AZT组(400 μmol/L AZT处理HeLa细胞24 h),放射组(2 Gy 60Co γ射线照射),AZT放疗组(400 μmol/L AZT处理HeLa细胞24 h后,用2 Gy 60Co γ射线照射)。照射后于0、5、10、30、60、180及360 min分别收集细胞,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(PCR_based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,TRAP)_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(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,ELISA)即TRAP_ELISA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。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单链断裂损伤,以彗尾DNA百分含量表示DNA单链断损伤量。 结果: HeLa细胞受2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10 min,端粒酶活性即开始增加,60 min后增加明显,360 min时达到最高。AZT处理HeLa细胞后,能使端粒酶活性下降约50%,而且能抑制HeLa细胞照射后端粒酶活性的增加 (P<0.05)。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,2 Gy 60Co γ射线照射HeLa细胞后0~10 min,AZT放疗组与放射组的彗尾DNA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(P>0.05),照后30~360 min AZT放疗组彗尾DNA百分含量均高于放射组(P均<0.05)。 结论: AZT能阻抑照射后30~ 360 min DNA单链断裂的修复,说明端粒酶可能在放射性DNA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。